深圳市思博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sinbo) 是擁有多年管理實踐的實戰型管理咨詢企業,思博數十人的咨詢師團隊用近十年的時間潛心研究世界管理大師彼特·德魯克的目標管理及臺灣陳宗賢教授的企業經營計劃管理,同時深入日本、臺灣、歐美等知名企業學習先進管理理念及技能,結合中國企業本土化的特點,成功研究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企業經營管理系統《企業年度經營計劃與全面預算管理》。該系統在思博團隊的潛心指導下,已成功幫助中國數百家企業實現年業績增長40%
董明珠最新演講:如果不做網紅,格力就要被收購了 | ||||
瀏覽量:2027次 發布日期:2018-8-2 15:24:24 | ||||
近日,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在“2018讓世界愛上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進行了一場近50分鐘的分享。
她就中美貿易沖突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并回應了當下部分人對她的質疑。說到自己對于管理的理解,她還講了一個有關“700封投訴信”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01
人才是創造的原動力
東莞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今天來到東莞。
東莞在我的心中非常深刻,有無數制造企業在這里,而東莞如今知名天下,是來自于中國制造。
東莞有無數制造業企業,這個城市因為制造而聞名。
廣東在中國改革開放走的最快的省份之一,我們有機遇將智慧展現出來,保持走在“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前列。
在當下的新時代,我們如何創造出新的輝煌,并為此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是我們應該思考的。
在改革開放初期,“南下淘金”是很多人的夢想。
隨著改革開放40周年,從模仿、組裝,到今天走上了自主創新之路,廣東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在做大做強的今天,我們要更加關注短板——人才。
企業發展沒有人才,就沒有創造的動力,發展就會停滯不前了。
格力12000名技術人才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
年輕人是備具創造的活力的,很多年輕人都通過創業自我實現,這樣的創業成功率是很低。
作為龍頭企業,我們有責任年輕人打造出實現自我的平臺,給予他們發揮創造的機會。
今天我們來到東莞,近7000人聚集在這里,夢想驅動我們奮斗向前。
我現在已經60多歲了,在座各位來賓都是年輕人,讓我感覺到一股力量,正要蓬發新的活力為國家的強大展示自己的才華。
人才最重要就是道德,如果沒有品德,僅僅有技術的人才并不行。
2002-2003年之間,曾經有兩位博士后,最終離開了格力,格力天塌了么?
沒有,全世界空調行業最好的技術在格力。
大家一定想問我,博士后不用,怎么可能有好的技術出來呢?
我們要給平臺,給年輕人,有思想的人,將他們的夢想實現。
02
企業管理 要在斗爭中成長
格力電器為了抓質量,我們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
公司一把手、管理層,就好像風,吹什么風,員工就向草一樣往另一邊跑。
所以,我從成為格力總經理的那一刻起,就堅持任何時候出了問題,首先不要怪員工,管理層要找找自己的問題。
所以在座每一位企業家,要將企業做好,首先要革命自己,要勇于承擔責任、面對問題。
2001年,我們研究究竟企業怎么了?有制度、有要求,為什么會有員工罷工、有劣質產品?
我們設立無數的信箱,擺在廠長辦公室門口。
但廠長有權力隨時叫你走人,你敢去投訴,所以形同虛設。
因此將總經理信箱設在廁所,最多時候收到700封投訴。
今天有人問我,今天企業搞得這樣,是受哪一個企業的啟示?
管理模式是我們企業不斷糾正糾錯,最終成為完整的管理模式。
我們管理模式,現在已經在國家進行評審,可能有一天成為中國標準。
我前面講的都是小事,但是恰恰解決了小事,那么就沒有大事。
我們從管理上琢磨,設立總經理信箱,了解員工的訴求,員工的訴求非常可愛,員工只要公平。
我們很多的企業中層干部,已經將權利為自己所用,給你的工資高低不是根據工作表現,而是跟我的“關系”,所以企業也有腐敗。
民營企業就沒有腐敗了?回去查一查,腐敗或許很嚴重。
如同人一樣,沒有毛病很健康,但是如有小毛病就會影響你們的身體,這就是文化。
曾經格力的高管團隊帶著懷疑說,董明珠是董事長是總裁,如果沒有監督,那么會有獨裁。
我也曾經犯錯誤,導致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但是及時調整過來,避免企業造成更大的損失。
作為企業的一把手,一方面,要勇于擔當,敢于拍板,要有廣闊的胸懷和格局,不要怕犯錯誤。
另一方面,一定要嚴謹,要做好風險評估,擁有承擔風險,在做好風險預案的情況下,敢于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03
要有自主技術 創新是永無止境
我的耳朵非常靈敏,只有聽到空調的聲音,就知道這是不是格力的產品。
在創業之初,格力跟所有的家電企業是一樣的,技術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國內也沒有行業標準。
在這樣的環境下,格力能成為世界型的企業,是因為用“材料”堆出來的,當時的格力重達15公斤,這是其他空調企業難以媲美的。
我對于創造的理解是什么?
端在自己的手上,如果依賴別人只能跟著后面跑,要自己站著來。否則別人不給你靠,你就倒下。
這就是我們這么多人,不同企業的企業家要認真思考,我們寧可慢一點,一定要掌握核心技術。
創造+制造促使格力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從單一的空調到多元化的產品體系,格力一直在走自我研發的創新發展之路。
以日本某設備為例子,對外的售價是500萬元,但是中國制造不到300萬元的成本就能生產出來了,這件事情燃起了我自我研發生產設備的心。
2013年,我就主張投資智能裝備。那時候很多人都保持懷疑的態度。幾年過去后,結果我們證明我們成功了。
如今,我們研發出數控機床、激光切割機等設備,連核心零部件都是格力自我研發的,我們研發出來的模具設備,精度比進口快20%,成本卻大度下降。
格力可以喊出“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但是一家不夠,不能單打獨斗。
我經常跟我們員工講,我們技術站在領先位置,創新是永無止境,如果站在山頂上,已經是最高峰,不要忘記你頭頂還有星空,創新是企業永遠話題,無論你做得多好。
04
要有定力 選擇制造就不要后悔
曾經有人質疑我做手機,你能不能搞好你自己主業先。
其實我好不好,我自己最知道。
當有一天你的手機能夠和家里的產品連成一片的時候,那將是怎樣的場景。格力做手機是為這樣的時代做布局。
大數據物聯網時代,究竟是什么時代?
過去一片恐慌,互聯網會將我們傳統企業壓垮,沒有制造業你行嗎,都能變成馬云賣東西,但是你起碼要有東西賣吧?
我們制造業賺的錢,不像房地產、金融、投資,我們要有定力,即使受到委屈,既然選擇制造就不要后悔。
剛剛主持人說我是網紅,我做網紅的原因有很多種。
有人說我天天不干事就干網紅,我想說的是,如果我不站出來發聲,格力就要被收購了。
我們連講真話的勇氣都沒有,還談何社會責任。
我們是家電行業唯一不做房地產,不做金融的企業,我們堅守信念,我們的制造讓人們生活更加美好。
我們格力空調從單一空調到多元化的企業發展。
05
芯片做了那么多年沒做起來 難就難在人心
最近又有人說,董明珠說要造芯片,結果股價掉下去了。
我說這很正常,因為格力是真的要做芯片。
芯片做了那么多年,投資那么大,沒有做起來,難就難在人心,只要你舍得就一定能夠做成。
其實,真正好的企業,不是靠股票高低,而是靠技術、靠產品。
所以對于股價,我一直都是“任憑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
企業上市之時為了關鍵期得到資金扶持,可也不能一直靠融資來長大。
當然,格力也會對股民負責,這里又講回去年沒有分紅。
有的企業10余年沒有分紅,你們沒有吭聲,我們一年沒有分紅,你們就吵了。我無所謂,人最重要問心無愧。
06
只要堅持自己創新 中美貿易戰不怕
發展過程當中,我們與命運作博弈的時候,遭到的打擊,我想在座和我一樣都應該有感受,我們在任何時候有信心,堅定自己的信念。
沒有信念,不管溫室還是狂風暴雨都有可能被擊垮,但是我們有了信念我們排除一切困難。
在今天這樣的討論場——中美貿易戰,有怕嗎?擔心嗎?
我覺得沒有什么可怕、擔心,只要堅持自己創新,只要堅持我們的信念,用中國的制造,我們的創造,你能容下世界,世界就能容下你。
07
60多歲,每天兩點一線, 依然很幸福
我最大感受就是有一股力量。
我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但是臺下都是年輕人,相信未來的30、40年,你們將為這個國家展示你的才華。
有人曾經問我:董明珠,60多了,你可以享受。
但是人最大的幸福不是坐在那兒享受,而是挑戰的每一天。
現在是80后、90后的年代,我們60多歲,但是如果心態年輕,我們仍然是20多歲。
人的幸福有千百種,天天沒事找事干也是幸福。
我現在每天兩點一線,上班下班,那么枯燥那么累,但回頭看,成千上萬的人,因為你的努力而很幸福,難道你不幸福嗎?
所以我現在心態永遠年輕,只有25歲。
我總覺得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因為他有多少財富,而是他造就了多少人成為富豪。
很多人在網上罵我,我倒覺得沒有人罵才不好,因為這是對你的提醒,要清醒認知自己的問題。
有人說,董明珠招人恨,我就是好斗。
我推動經濟檢查辦公室,1997年成立成本辦,2001年接受總經理,公司利潤不斷提高,是一個人的能力,還是大家?
當然兼而有之。
以后歡迎大家走進格力,格力有很多值得探討的。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年度經營計劃與全面預算管理》經營管理模式是什么?
《年度經營計劃與全面預算管理》系統最終幫助企業達成既定目標,控制該控制的費用,實現既定的利潤。
請查收以下福利:
| ||||
上一個:制造業老板的痛苦指數到底有多高? | 下一個:把房子賣了,把工資發了 | 阿里… | ||||